[青花] 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特点整理(二)

[复制链接]
查看1670 | 回复0 | 2020-2-16 23: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特点(二)
明中期青花
        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中国青花瓷,经历了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空白期<(亦称“黑暗期”)之后,至成化,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生产,又得以全面恢复。因此,明中期属我国陶瓷烧造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瓷器质量很高,被称为“青花瓷的振兴期”。
        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
        由于明代宣德朝之后的近30年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致使国势倾颓、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形势下,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制瓷水平与瓷器品质较前朝永乐、宣德有明显下滑。
        所谓“空白期”瓷器,又被业界称之为“黑暗期”瓷器,即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所烧制的瓷器。这一时期的陶瓷,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状况。


         ia_5700000005.jpg
        正统
        这一时期的青花色料比前前朝精细很多,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苏麻离青。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深沉幽暗,色料厚处少见黑色斑点,呈黑褐色,抚摸有凹凸不平感,色料淡薄处呈青灰色,个别处泛蓝色,少有晕散现象,流釉处呈蓝黑色。
         ia_5700000006.jpg
        景泰
        景泰青花瓷年间仅历时7年,瓷业生产是"空白期"中最低落的时期,青花瓷器基本延续正统朝风格。
        胎质比正统粗糙,器物底部为白砂底。釉层较厚,有细小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呈玉质感。有酱釉口器和青花酱釉弦纹装饰,器物里外釉基本一致。足胎露胎线打磨圆熟,呈"灯草梗"状。
        色料以国产料为主,含钴量低,所以发色清晰,十分适合描绘人物活动场面,钴料厚处发深蓝色,偏灰黑,有褐色斑点,钴料薄处发色清淡,灰绿色,不鲜艳。
         ia_5700000007.jpg
        天顺
        明天顺青花瓷以国产料为主,除官窑上品用苏麻离青外,其余皆用国产青料。青花发色以靛青为主,有浓淡两种呈色,颜色深沉者似宣德青花,淡雅柔和的似成化青花。
        胎体厚重,多白净,瓷化程度好,修胎较粗。釉质细平滋润,釉色白度高,大多成浅鸭蛋青色,或略含青味。器物表、里、底三面釉质和釉色一致。底釉颜色一般较器身为淡,呈极淡青色或白色。盘、碗均为釉底。
        署天顺纪年款的青花瓷有两件通体连书波斯文古兰经语的三足筒炉。器口径为16厘米,造型优美,口沿饰回文边饰,器身环写三行波斯文,器底内书"天顺年"三字。
        主要器形有梅瓶、盖罐、长颈瓶、三足炉、碗、盘等。纹饰风格趋向淡雅,布局疏朗。装饰花纹表现手法宽广,写实或变形的纹样皆有。
         ia_5700000008.jpg
        成化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ia_5700000009.jpg
        成化民窑青花瓷采用平等青料,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用分水方法渲染,轮廓线大多较粗,渲染之分浓淡两色,多为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ia_5700000010.jpg
        弘治
        弘治朝官窑的烧造活动不多,曾几度停烧青花瓷,但民窑的生产并没有受到官窑的影响,各种青花瓷生产仍然较多。
        青花色料与成化时基本相同,仍然采用国产平等青钴料,发色浅淡,不如成化朝典雅,少数发色浓艳的呈灰蓝色。民窑器多数为一笔涂抹的画法。
        官窑器以小件的碗、盘、洗、炉、瓶、罐和高足碗等。罐比较矮,肩由溜肩变为丰肩。诸葛碗是弘治朝创新的器形。
         ia_5700000011.jpg
        正德
        正德朝前后共16年,青花瓷正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乘成化、弘治朝,下启嘉靖、万历朝,器物逐渐改变了前朝的精致、纤细、小巧的风格,更多生产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正德朝的青花瓷分为三个时期:正德早期青花与成化青花相仿,但数量不多;中期是正德青花的典型器;晚期因青料改用西域回青,发色浓艳,青花色泽和纹样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
        正德青花的官窑器胎体细洁,但厚薄不均,大件器物比较厚重。釉色白中闪青灰,釉层肥润、细腻,釉面光亮,透明度强,釉中气泡较多,器物底面的釉呈亮青色,这是正德青花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民窑器胎体粗重,厚薄不均,接痕明显。碗类底心下塌,有乳钉,圈足有窑砂,露胎处有火石红斑。釉色两种,厚釉浑浊呈鸭蛋青色,有微小气泡;薄釉白中泛青,表面光润。
         ia_5700000012.jpg
        正德朝的青花色料是采用产自江西上高县的石子青,又叫无名子。色泽青中偏灰,不如宣德朝的浓翠,也不像成化朝的幽雅。虽不浓重,但发色很稳定,只有少部分发色深沉,有晕散带褐色铁锈斑,分水只有浓淡两色。正德晚期改用回青,发色浓艳,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
        正德青花开始大量绘制伊斯兰教和道教图案,用波斯文和吉祥图案作为主体纹饰是当时盛行的一种风气,波斯文内容大多是吉祥语句,有些则说明了器物的用途。官窑器构图趋向繁密,与成化、弘治青花疏朗明快的风格大不相同,大量采用双勾平涂技法,没有笔触感。纹饰叶、花的脉线十分明显。
         ia_5700000013.jpg
                                                               
                                        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中国青花瓷,经历了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空白期”(亦称“黑暗期”)之后,至成化,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生产,又得以全面恢复。因此,明中期属我国陶瓷烧造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瓷器质量很高,被称为“青花瓷的振兴期”。


TAG:艺租网 俨唐古瓷馆 古陶瓷标本博物馆 四川博物馆 成都博物馆 四川古陶瓷博物馆 成都古陶瓷博物馆  四川文物鉴定 成都文物鉴定 四川艺术品鉴定 成都艺术品鉴定 四川古董鉴定 成都古董鉴定 四川古陶瓷鉴定 成都古陶瓷鉴定 古瓷片收藏 古瓷片鉴定 古瓷片博物馆 艺租网 文物交易平台 文物艺术品资本化 文物艺术品金融化 文物艺术品资本化金融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