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馆藏
标本
论坛
BBS
资讯
艺术品资本金融化平台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馆藏古瓷
日本瓷器
馆藏文物
馆藏标本
日本瓷器
鉴赏学习
文物鉴定
格古日记
频道
积分商城
留言
企业简介
最新新闻
品牌故事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中国·古陶瓷与标本博物馆
»
论坛
›
论坛
›
收藏知识
›
第三讲青花釉面断代之石子青、回青、浙青、珠明料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陶瓷]
第三讲青花釉面断代之石子青、回青、浙青、珠明料
[复制链接]
4473
|
0
|
2021-12-14 22: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第三讲青花釉面断代之石子青、回青、浙青、珠明料
上一讲我们讲了平等青,回顾一下平等青有记载的使用年代是始于成化中期,直至嘉靖中期彻底弃用,主要是成化中期至正德早期景德镇窑青花多用此料。今天我们第一讲石子青
石子青国产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州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简称石青。有人认为石子青即无名子。景德镇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石子青烧造青花瓷。
石子青产于瑞州(今江西上高),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器多用此料描绘纹饰。《江西省大志》有“回青行,石子青废”记载,可知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回青之前使用石子青料。上高石子青含三氧化二铁5.38%、氧化锰29.87%、氧化钴4.15%,一般呈色蓝中带灰而清雅、个别明丽浓艳。《正字通》:“卢陵新建产黑赭石。磨水画瓷坯,初无色,烧之成天蓝。景德镇取诸婺源,名画烧青,一曰无名子。”明正德时烧制的浓中带灰的青花器,使用的彩料就是石子青,可见石子青在正德时期已经使用,和平等青共存于正德时期。也有一说石子青它的品级一般,说明发色不美,官窑在宣德朝后各朝单独用做青花料比较少。它的发色从它使用的年代上看,到目前仍然在使用。从产品中分析,它发色灰谈。石子青的使用从明洪武时期开始就有迹象,在成化与弘治朝逐渐多了起来,在正德朝比较多。民窑用的较多,单独使用较少,一般和进口料或者回青混合使用,直至今天仍有使用。青花王子张浦生认为,顺治时期的青花瓷不少是用石子青烧造的。康熙前期主要以石子青为主(中期用珠明料),后期仍有用石子青。明代民窑与官窑不同:官窑用料上乘,凭借肉眼能够明确指出某件瓷器用的青料是什么料,张浦生先生说,“官窑看青料鉴别”。明代早期用苏麻离青,中期用平等青,晚期先后用回青、浙料;而民窑虽然除明代中期以外,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但多数情况下或混合苏青、或混合回青、或混合浙料使用。因此,除了明代中期以外,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仅凭肉眼是不能明确指出某件瓷器用的是石子青。
第二回青
回青也称佛头青。回青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明代正德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景德镇御窑厂使用的一种进口原料。多与石子青配制,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浓艳红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回青中之最珍贵者,在某一时期,其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回青产于云南,可作烧制瓷器原料。明正德时已出现,嘉靖时成为当时青花的标志。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史·吕坤传》:“至饶州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窥天外乘》:“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嘉靖青花浓重鲜艳的蓝色,正是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
第三浙青
万历后期进口回青料告罄,官窑改用浙料。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开创了青花瓷的又一个高潮,但因当时明朝江河日下,官窑独立难支,直至1620年,景德镇御窑厂停止生产。在此期间,由于官府限制的松懈,以及窑工和原料都大量流入民间,大大提高了民窑的制作水平。此时的无款官窑和民窑精品很难区分。流光最易把人抛,在那些深深浅浅的青色之中,折射的是岁月更迭与王朝风霜。
下面主要介绍下清三代的釉面特征
顺治时期其青花料基本上采用晚明的国产浙料,色调较为丰富,且开始分出浓淡和阴阳面的层次。但也有部分江西土青,呈色并非一色而有青翠、淡蓝、黑蓝、正蓝之分,缺乏永宣窑青花沁入骨到底韵味。康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时期,其青花瓷主要采用国产上好浙料,呈色以翠蓝为主,由于采取了“分水”皴染的技法,使画面富有实感,其色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层次分明,为青花装饰的高峰时期做到了墨分五色,胎体紧皮亮釉。影响深远至雍、乾、嘉时期。
康熙青花瓷胎质洁白,质地细腻,所罩之釉的色调呈浅蓝色或淡青色。康熙早期的青花瓷釉层薄,一些盘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干枯状态,或有缩釉点,这是鉴定的一个特征。由于这种类似玻璃釉的釉层较薄,形成明亮的白色背景,青花容易被衬托的色真鲜美。康熙中期,青花发色掌握得很准,往往呈现出纯蓝色,明亮爽目,鲜艳浓翠,成为康熙最为出名的青花色。
雍正青花呈色有纯蓝、灰蓝和青紫三种。灰蓝色是典型的民窑粗器,青紫色的多属民窑仿明作品,标准的雍正官窑青花呈色极为纯正,洁净无瑕,有深浅不同色阶,略见晕散。
青料发色有三种。使用浙料的呈色基本与康熙时期使用浙料的瓷器相同,蓝中带紫,多采用上等浙料绘制官窑青花;仿宣德青花发色青中有黑褐色疵点,略有晕散,官窑仿宣德青花瓷发色幽静而匀润,雍正早期有康熙时期的指捺纹特征,中后期比康熙时期发色更加淡雅,蓝中带有藏青色点;深沉的淡蓝色泽,色沉釉底,发色稳定雅丽,具有典型的雍正特点。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青料绘制。早期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呈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后期呈色较为厚重沉闷,无明快清丽之感。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乾隆仿明代瓷中在青料上与真品有着明显的区别。明万历以前的青花中有有黑褐色斑点,特别是使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青花瓷,黑褐色斑点深入胎骨,大小不等,这是因为青料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而形成的。明万历以后发明了火烤法,能够把氧化铁从青料中分离出去,故中高档瓷中不见黑褐色斑点。雍正、乾隆时期仿明永宣青花氛围较浓,把永宣青花中的黑褐色斑点也认为是美的特征而予以模仿,其办法就是在认为该有斑点的地方使用青料重笔点染。永宣青花斑点与雍、乾青花斑点有着不同特征。永宣青花斑点成黑褐色,大小不一呈不规则状,而雍、乾青花斑点呈藏青色,大小一致且分布非常有规律。
嘉庆道光时期青料使用无规范,故前期青花色淡雅清晰而呈灰色,无青花色料凝聚的斑点和晕散,呈色稳定;后期青花有漂浮现象,并影响至整个晚清花的时代特征。嘉道时期釉面多有釉要区分前朝的橘皮釉。清代晚期青花瓷制作都采用国产青料。咸丰时期典型青花瓷颜色淡雅或者淡雅;同治末期还采用了进口青料洋蓝,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鲜亮,青中泛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光绪时期的国产青料采用的是浙料,民窑则用洋蓝或石子青,所产青花瓷特点是颜色漂浮在釉中;宣统时期采用国产青料,民窑则多用洋蓝,产出青花瓷颜色青翠明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竞拍
古九谷烧
世界馆藏检阅
拍卖记录
admin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鉴赏学习
收藏知识
世界馆藏检阅
鉴定服务
格古日记
关于我们